基督教在兴起的过程中,由一个弱小的宗教,成长为一个影响历史的宗教,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其传播的缓慢性,她不是依靠暴力征服传播自己。这就意味着基督教的成长是缓慢的,在长达四五百年的时间里,与其他文化不断融合,从而造就了自己包容万象的神学系统。也正是这种缓慢和非暴力传播,造就了基督教的开放性。
基督教在一开始面对的一个强有力的对象不是罗马帝国的军队,也不是罗马帝国的宗教,而是古希腊的哲学。古希腊哲学成为横亘在基督教面前的一堵墙,基督教之后的一千多年的历史都是与古希腊哲学融合的过程。
基督教哲学可以说在一开始是拿了古希腊哲学的砖砌了自己的大厦。那就是我们看到建立在亚里士多德主义之上的托马斯阿奎那经院哲学。
古希腊哲学强调理性,强调对自然背后不变形式的探寻。因此,古希腊哲学与基督教融合的第一个矛盾便是唯实论与唯名论之争。
古希腊哲学不喜欢个体事物,在他们看来个体实物总是不确定的,它们会毁灭,会变化,因此他们喜欢个体事物背后的共相。一片树叶固然好看,但是这片树叶到了冬天就会化为尘土,树叶不会成为永恒的存在。而真正永恒的东西,是我们头脑中那个关于树叶的概念。这个概念被柏拉图称为理念,认为只有理念才是真正的永恒存在,而认识理念只能依靠理性之光。
到了亚里士多,认为个体实物之所以是个体实物,在于它的形式,而不在于他的质料。因此,形式才是我们认识把握自然的关键所在。
基督教的经院哲学,秉承古希腊哲学这一传统,认为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是先创造了共相。然后按照共相再创造了个体。尽管个体是会灭亡,但是共相却不会灭亡。因此,世界的共相都有成为个体的潜在目的和可能性,而个体又都从属共相。因此,上帝作为最大的共相,必然存在于世界的个体之中,并且历史的发展是上帝目的展现的过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黑格尔精神哲学的影子。
在经院哲学中并没有给个体留下太多空间。因为我们把握上帝,是通过世界的自然万物,然后把握共相,进而把握上帝的。因此,世界是个理性的目的系统。每个事物的存在都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上帝的理性必然。这样,我们用自己的理性就能把握上帝。上帝的救赎计划与我们的理性也是相通的,我们依靠自己的理性也能辅助们的救赎。
经院哲学诉诸亚里士多德主义建立了一个理性的世界,上帝也被限制在理性当中。世界可以按照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来演绎。这样的上帝就会遇到一个巨大的悖论,那就是上帝的全能应该安放在何处。
既然上帝是全能的,那么他为什么要按照理性逻辑和三段论的方式来行动。如果上帝按照三段论的逻辑行动,那么上帝就不再是一个全能的神,理性逻辑反而超越上帝,成为约束上帝的规范。于是为了反抗经院哲学对上帝的全能的限制,唯名论便应运而生。
唯实论认为个体之后的共相才是真实的存在。唯名论与之相反,认为共相只是个概念,是个名词,只有个体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上帝创造的是个体,不是共相。因此世界是由个体组成。每个个体才是真实的存在。这样上帝就不会受到理性逻辑的限制。上帝可以创造一个理性的世界,也可以创造一个混乱的世界,甚至可以创造一个矛盾的世界。总之,在唯名论中,共相和概念都成为名词,其背后的实体存在被抽去。
受造物是个体,个别事物才是最真实的存在。这样世界就不是一个目的论逻辑链条,个体事物就不能通过共相而被编制进理性的秩序中。
如此一来,个体便被解放出来,个体不再是不稳定的,会变化的不值得我们注意的存在物,而是最真实的存在。但是,唯名论在把全能还原给上帝的时候,也把个体抛向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既然上帝的全能可以超越理性,那么我们作为个体应该怎样把握上帝?上帝的全能如果意味着可以不通过理性,我们和上帝的交通只能通过启示和非理性的神秘体验?
唯名论以一种抬高上帝全能的方式,抬高了个体,也抬高了个体的迷茫与失序的焦虑感。
既然唯名论哲学把个体推向了一个无序的世界,那么个体的自由意志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既然世界是无序的,既然上帝是神秘的和非理性又全能的,那么建立世界的秩序和个体安全,就不能依靠上帝。人寻找安全感,是自我救赎的一种努力。个体的人开始努力在失序的世界建构秩序。
正是唯名论的革命性思想,将个体的求力意志激发出来。我们看到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近代启蒙运动的开启,都是一个目的,寻找新的世界秩序。因此,现代性不仅仅意味着时间的阶段,也意味着新的创造。工业革命,民主政体等等,都是新的创造。
个体被抛向世界,需要他们在无序中建立秩序。现代性就是在近代启蒙思想家努力的结果。在他们看来人类在开始的时候,是没有秩序的相互伤害阶段,慢慢地在这种相互伤害中,为了安全大家建立了秩序。逐渐大家把自己一部分权力交出,交给公共权力机构,但是诸如生命财产自由等权利却不能转交。人类秩序,是在个体的相互碰撞之下建立的。
个体主义的哲学发轫即从唯名论而来,而现代性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个人主义和个人自由,那么从这一点,我们依然可以说,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社会的建立,也是完全合适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